首页|关于科创|科创留言| 科创论坛|网站导航

返回首页
科创产品
解决方案
系统应用开发
学习与培训
服务支持
市场营销
软件下载
典型客户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科创软件诚征代理商

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

 

 

 国内外ERP发展概况
----------------------------------------------------------------------

 
 

 

国外ERP发展情况

 1998年全球ERP年销售额150亿美元。预测2003年达666亿美元。
 仅美国就有200多家软件公司,专门从事制造业管理软件的开发和技术服务。
 工业发达国家企业80-90%的企业普及计算机管理。
 发达国家利用Internet/Intranet的企业已超过80%。1999年全球有5.59亿人使用Internet/Intranet、预计2005年将达到10亿人。
 预计2006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到2001年网上交易额将达到1760亿美元。

国内ERP发展概况

 国内MRPII/ERP用户2000余家,微机局部应用普及率80%。  
 国内外MRPII/ERP商品软件十余种。
 1998年销售额达17亿元。预计2000年销售额达到目100亿元。
 1999年底中国企业域名注册已超过50万家,上网人数已超过890万人。网上银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一系列金字工程在实施。

目前国内ERP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单项应用多、系统集成应用的少  
 计算机装机多,计算机利用率低
 开发低水平重复多,标准化、商品化软件少
 模仿手工管理多,引进先进管理方法少
 对硬件的投资多,对软件的投资少
 对系统开发力量重视多,对维护和二次开发力量重视少
 引进的国外MRPII/ERP软件多,真正成功的少
 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的应用还比较落后
  企业管理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就自然属性而言,无论国内国外企业制造的物理过程相同,他们都要回答生产什么?需要什么?何时做?他们追求的目标相同,最低库存、最短生产周期、最合理的资源利用、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等。所以ERP的基本逻辑原理具有普通性,因此我们要学习和采用。

  但是管理具有社会属性。管理受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民族文化、市场机制、企业环境、规章制度等影响。同时管理具有创造性,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有强烈的实践性、管理不存在万能的模式。所以企业采用ERP或e-ERP都有个国情化和用户化的问题。

  1999年7月美国生产库存控制学会(APICS)向会员进行调查,会员所在公司如何选择制造业管理软件?统计结果表明:影响他们采购决策的最大因素是能够客户化他们的特殊需求;其次是软件价格,第三是软件在用户中的表现。(详见APICS The Performance Advantage oct.1999) 我认为这个结论是非常正确的。

  另外实施管理信息系统要与贯彻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改革相结合,真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穿新鞋走老路是没有意义的。

  实施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一方面要求软件供应商提供完善的服务,同时必须培养企业自己的管理技术专家,是系统健康发展的保障。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要想在世界竞争的大环境中取胜,必须实现信息化。用信息技术创建面向21世纪的企业势在必行。

  尽管有些调查报告表明ERP的销售市场出现疲软现象,但是某些迹象仍然发出喜人的信号,ERP还是生机勃勃,应用前景美好,它仍然可以将制造厂家送往下一个世纪。
  据位于Boston城的AMR咨询研究公司预测,到2003年,ERP的市场营销额将达66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五年内,其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可达到32%。另据APICS的1999年7月的调查报告,在未来的12到18个月内将有APICS的四分之一的会员单位计划或者考虑购买,或者更新他们的ERP系统。在那些年营业收入达十亿美元或超过十亿美元的公司中,购买或更新其ERP系统的公司要占总数的34.5% 。
  根据AMR咨询研究公司预测,促进这种市场兴旺的主要驱动力乃是制造者都想对他们的供应链实行更好的控制。和多数的公司一样,APICS成员单位力图使他们的企业重新组建,以便提高经济效益,对市场的需求变化能作出快速的反应。他们已经感受到日益增长的改善对客户反应能力的压力,这种压力又转而使卖方不得不用更为灵活的ERP产品投放市场。
  APICS 1999年7月的那份调查报告中提到,他们曾经要被调查的成员说出影响软件购买决策的最重要因素。在回答中提到最多的乃是产品满足用户专门需求(特殊需要)的能力。他们希望系统的价格要适中,能使用,而且还易于安装。制造者将希望寄托在ERP身上。但是,也看到了这种系统的成功应用和他们的经营管理的兴旺发展最终还得取决于两个因素:卖方拿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新产品,制造者是否能将眼光放得远些,不光是看到这是一门技术而且还应知道应用ERP乃是一种真正的战略决策。
  最近出版了几本有关ERP的新书,他们的三位作者都提到,改善管理的关键是ERP对制造企业内所有有关的数据的搜集能力,以及进一步将有用的数据提供给需用它的人们。显而易见,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必须使它具有一种更加模块化的总体结构,而不是那种近乎整块式的总体结构,要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对定货的变化、拖迟交货,或者是新市场的开辟等作出快速的反应。
  特聘编写人Bert Latamore先生在其文章内谈到,下一代的ERP将和现在的ERP系统很少雷同。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下一代的ERP系统将建立在具有完全交叉功能的内连能力的基础上,它可以使企业的所有方面都集成起来。它将是完全的网络式(Web)结构,这样用户可以完全掌握交易作业计划的真正执行情况。它将按照开放式标准 建成,用户可以从不同的卖主那里选用最佳的模块,从而建成适合他们自己专门需求的最佳系统。
制造者应该很好地承担起他们应负的部分责任。ERP系统收集了大量的有关企业如何运营的关键数据和信息,作为有关的领导人员,就应该负责将这些数据和信息分别转交给那些需要的人,尽量照顾到更多的需求者。由于要使决策尽量下达到最基层人员,制造者对个别用户需求就可以更加关心,随时作出反应。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掌握了信息,中层领导人员在决策时就可以更加全面地考虑到整个企业的情况,而不是只考虑他们的部门或者他们那个工作小组的情况。
  Craing Dillon先生甚至提出更为大胆的见解。他提出了"灵活(柔性)企业这个词。 Dillon先生在文章内谈到,今天ERP正在不断地发展着,它正期待着更有生命力,更加健全地面向对象的设计结构迈进。它的这种发展可以使它变成一种更为灵活的手段,使卖主和第三方合同签约者随时对它添加功能,而不影响现有的系统。
  如何使企业变得"灵活"?所谓灵活企业,乃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也就是所谓的知识基础组织。它是建立在全面利用ERP系统的基础上的,企业同时还应用了其他的先进管理方式,如客户关系管理、经营管理智能化,以及电子商务等。对这些新方式(手段)的综合利用,使公司有可能和他们的客户密切联系,和市场也能密切联系。这样对客户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时间将大为缩短。由于企业应用这些新手段(方式)要打破部门或企业的界限,那种部门的功能作用将成为历史了。Dillen先生继续强调说:"只有当企业的领导人员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有面临新挑战的思想准备时,才能有真正的"灵活性"可言。公司的组织结构不能搞得太死,必须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才能应付新的挑战。除非人们都变得灵活,否则世界上所有的技术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深圳世纪科创电脑系统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