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东 郑黎 摘自:新华网 正在此间参加“政府与电子商务发展国际研讨会”的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重视与发达国家在电子商务上的差距,大力、稳妥地推进本国电子商务,这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推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巫英坚表示,电子商务对全球经济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发达国家相比,第三世界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有继续扩大的可能,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并对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经济开始产生巨大影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的阶段,没有做好信息化的准备。以中国来说,首先是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中国与美国相比,每千人口电话主线数相差12倍,每万人互联网用户差57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外先进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中国微电子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3代,不能自主开发核心集成电路产品,1999年,国产集成电路的市场销售额只占全球市场的0.67%,国产软件的销售额仅占全球市场的0.53%。信息化壁垒过高,网络资费过高牵制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对信息技术的采用,严重制约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效率和速度。
有专家估计,如果考虑信息流速,中国互联网的资费相对国民收入而言比发达国家高250倍,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科教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1999年,美国网络经济的规模达570亿美元,成为美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产生了230万个工作岗位,而中国1999年信息服务业仅为238.5亿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其他阻碍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的还包括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电子商务标准规范,网络安全保障不力,金融支持体系,物流现代化水平低等。 专家们指出,虽然目前在电子商务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处在电子商务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不少国家政府已注重发挥启动与示范作用,积极推动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企业已经将电子商务由概念阶段带入了实质发展阶段。
专家们认为,要跨越这一数字鸿沟,发展中国家应根据财力、国力,制定长远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电子商务。一是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发展、跟踪发展与超常发展相结合的战略,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二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三是培养既懂得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积极发展信息化产业。对政府来说,应该转变观念实现由垄断管理向提供服务的转变,为电子商务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