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冲击及流通企业的对策

 
关闭本窗口

作者:孔轶楠 赵兵
【摘自:中国物资流通】

    电子商务是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的经济贸易活动,是对商品交易方式的深刻变革。这一先进的交易方式正在全球得以快速普及,我国企业中采用Internet和EDI两种电子网络技术从事交易活动的数量也快速增加,这种情况正对我国商品交易活动中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对流通企业的影响尤为显著。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生产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向消费者直销变得轻而易举,这必然降低和削弱流通企业的某些传统的经济功能,因此流通企业必须正视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认真思考自身的发展方向,适应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对流通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降低了流通企业的经销作用。信息时代以前,流通企业靠地域和时间上的界限,为信息缺乏的消费者提供商品,由此获得差额利润。电子商务消除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障碍,使双方可随时进行即时互动式交流,并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协商洽谈、签订协议,直至交易成功。这就导致流通企业的经销作用大大降低。
  2.减弱了流通企业的信息优势。传统流通企业的优势之一,是比较熟悉商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包括商品资源方面的信息、需求方面的信息、价格信息和消费者对商品反馈方面的信息等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商品交易中的应用,拆除了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供方与需方之间的信息围墙,将各个不同市场主体的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络联系在一起,实现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这种近乎最优化的信息获取和传递的网络效果,可以保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轻而易举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从而使流通企业的信息优势减弱。
  3.减少了流通企业从事商品流通中介的机会。流通企业主要从事商品的购入、销售、储运等流通中介活动,电子商务为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交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事实证明:电子商务可以提高生产者直销的比例,这将导致流通企业从事商品流通中介的机会减少。
  4.取代了某些传统的流通环节和流通活动。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商品交易,可以减少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诸如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广告宣传、沟通和交流商品信息、对商品进行查询和选择、商品交易的洽谈和签订合同、消费者订购商品及货币支付、消费者对商品的意见反馈等活动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这使某些流通环节和流通活动有所减少,也就是流通企业的某些业务量相应减少。
  总之,电子商务的出现和普及,将对传统流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甚至有人预言,电子商务将导致传统意义上的经销商消失。尽管电子商务的前景广阔,但我国的电子商务刚刚起步,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法规、标准的制定还不完善,网上成交的金额较少,没有形成规模,网上销售的内容也主要限于图书、光盘、计算机,以及信息服务等,而传统的实物性商品的交易量很少。这种情况为流通企业改变自己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保证和自由的发展空间。流通企业应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和企业经营运作方式,在发挥原有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业务功能,适应电子商务方式下市场经济关系的新变化。笔者认为,面对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影响,流通企业应考虑向以下方向发展:
  1.向信息服务商发展。在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人类的第一需求。但是由于信息的迅
  猛增长和泛滥,迫切需要专业机构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在这种情况下,流通企业应将原有的信息优势与现代化网络传递手段结合起来,建立自己的网址,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这一先进手段,将人们需要的商品信息提炼、加工出来,使信息优化、增值,为社会提供有价值、高水平的商品流通信息服务。多个信息服务商的成功经验证明,这是新形势下企业走向成功之路。目前,网上信息服务业的竞争比较激烈,流通企业可以考虑就某一类或几类商品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可能成功的机会更大。
  2.向配送中心发展。流通企业具有长期从事物流工作的经验,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目前,比较先进的物流模式是建立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承担集货、存储保管、分货、拣货、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货、送货等物流功能。网络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批由先进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的,与供应、运输、销售等环节密切联系的,分布合理的自动化配送中心。流通企业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向配送中心这一高级的企业组织形式发展,并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为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作出贡献。
  库存管理是配送中心的一项重要业务,在这里,信息的先导和保证作用比其他流通环节显得更为重要。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总裁戴尔在解释其成功原因时只用了一句话,那就是“我们以信息取代库存”。戴尔公司的库存约够6天供应量,而中国最好的计算机公司的库存量为40天。因此,流通企业应尝试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和控制库存,做到随时掌握每一种商品在进货、储存、上架、运输、送货等过程的准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在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之间及时传递,最大限度降低库存,以低廉的流通费用吸引生产企业的中间业务。
  3.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电子商务已打破了商品流通的时空界限。流通企业应利用这一先进手段,在空间上向跨地区、跨部门、跨国经营的方向发展;在时间上,每天24小时全天候进行网上交易和服务;在功能上,拓展多样化的流通和与流通相关的业务。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流通企业的业务量,还可以在进货环节最大限度地取得生产厂家的折扣优惠,更能够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仓库、运输工具、广告宣传等固定设施和资源,最终保证流通企业在一定投入的基础上,取得较好的效益。
  4.向网上超市发展。从事商品零售的流通企业,可以尝试建立网上超市、网上商店,直接在网上为消费者提供售货服务。网上售货对于销售方来说,便于宣传自己的商品,可以扩大销售范围和顾客群体,增加成交机会。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大量的商品信息,对欲购买的商品进行充分的比较、选择,节省大量购物时间。因此,网上超市、网上商店也可以作为某些流通企业尝试发展的一个方向。

关闭本窗口
 
世纪科创电脑系统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