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 摘自:中国计算机报 ■到2005年,亚洲地区创造的移动商务收入在全球将居首位。 ■在美国,移动终端和无线上网价格制约了其移动商务的发展。 ■到
2006年,中国将拥有几乎5000万GPRS相关服务的用户,其高速无线服务市场将超过日本。 美国著名的互联网研究公司eMarketer在几天前公布的《无线互联网报告》中预言,今后几年内,亚洲与北美两个地区的无线互联网将得到极大的普及,用户人数将成倍增加。Ovum
Research公司则估计到今年年底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将达600万,到2005年可增长到4.84亿。IDC公司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前景相当乐观,估计美国、西欧、亚太和日本等地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到2003年就会从1999年的500万达到3.29亿以上。 以市场调研而知名的Jupiter通信公司预测到2005年,移动电子商务将为全球商家带来222亿美元的收入,其中108亿美元将来自于网上销售业务,80亿美元来自于收费内容业务,33亿美元来自于广告业务。该公司预计亚洲地区创造的移动电子商务收入在全球将居首位,可能会从2000年的40万美元猛增到2005年的94亿美元。2000年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上居领先地位的西欧、北美两地到2005年将分别创造78亿和35亿美元的收入。 Ovum研究公司的预测报告包括的内容有有形产品、服务、信息,涉及的领域为商用和一般消费两类,这是它与Jupiter所不同的地方。根据Ovum公司的预测,2004年全球移动电子商务创造的收入可达1397亿美元,高于Jupiter的预测数字。 其他一些专家指出,目前无线金融服务还处在开发阶段,因此绝大多数针对IT业开支和市场增长情况所做的预测都只是研究人员片面的思考而已,并没有市场需求方面的依据。实际上,专门研究金融业市场发展的机构对市场发展前景所做的预测比一般研究者都要保守得多。例如美国的Celent通信公司预测到2004年,全球使用移动金融服务的用户人数大约是1.5亿(注:2000年的统计数字是1000万人)。TowerGroup公司的预计是到2005年,亚洲太平洋地区、西欧和北美地区使用无线金融服务的用户将从900万增加到1.95亿,增长幅度为21倍。该公司预计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用户人数的增长将达99倍,东欧地区则可达37倍。 欧美的几大互联网研究公司对全球移动商务的预测各执一词,但总的都持乐观态度。具体情况又如何呢?下面是对世界上几个移动商务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前景的分析和比较: 美国 无线互联网在美国的普及和使用情况与北美地区总的情况基本是一样的,它在电子邮件和金融业务方面的发展情况在全球的2G市场占领先地位。据统计,美国无线互联网用户有22%使用过需要提供个人的PIN或银行账号的网上业务,20%使用过网上查询存款余额的业务,16.5%接收或发送过电子邮件。 但是,美国无线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 美国移动电话业者百思不解为何美国无线上网市场迟迟无法起飞,消费者忍不住想告诉这些业者:笨蛋!因为手机屏幕太不招人喜欢!
2000和2003年各地区无线互联网用户分布 资料来源:eMarketer
NTT
DoCoMo公司的i-mode技术风靡日本,它提供了彩色屏幕和小巧的图片,而美国和欧洲盛行的WAP技术却只能呈现黑白的文字画面。 在一年前,这些美国通讯业者承诺将解放手机,让手机在网络世界通行无阻。虽然现实和理想之间落差极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一个棘手的难题持续纠缠这个号称数十亿美元规模的产业:为何其它国家纷纷拥抱新技术的同时,美国市场仍举步维艰? 产业宣传无力、让消费者满头雾水,以及文化上的差异都是可能的原因,但分析师表示,最重要的是,美国市场的产品实在很难用。
反观以国内需求为导向的日本NTT DoCoMo公司,却紧密打造出一个结合硬件、软体和内容的联盟,不但使产业内人士更容易发展软件和服务,也让消费者更易于使用。
不过,拿美国与日本比较或许不太公平,毕竟社会习俗也会驱动技术使用的普及。有分析师表示,日本人一向乐于接受消费类电子产品,并将其当成娱乐工具。也有人猜测,在日本公共场合用移动电话会遭人侧目,这或许也是促使日本人勤于使用手机无声上网的原因。姑且撇开这些猜测,事实上凡是使用过i-mode手机的人都说,它的确比WAP手机好用。
2000年2.5g和3g产品服务各国最高市场额(百万)
国家 2.5g 3g 用户数 用户数 中国 48.9 26.3
日本 14.4 21.5 德国 16.0 8.6 英国 14.7 7.9
法国 12.3 6.6 意大利 10.5 5.7 美国 11.1 2.8
西班牙 7.6 4.1 韩国 5.3 5.3 澳大利亚 3.9 2.1
下一步怎么做?美国通讯业者表示有意取法日本的成功经验,这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但也有使用者指出,虽然用手机上网查股价比PC容易,但可不是人人都有耐心按手机上的迷你键。
批评人士表示,美国通讯业者若想吸引消费者上门,必须提供新技术、新应用软件和较佳的界面。不过在尚未达此完美境界之前,也有人认为最好先让i-mode技术登陆。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美国无线互联网用户中愿意每月支付300美元以上使用费的人不到2%。资费过高将成为制约美国无线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关键因素。eMarketer公司的分析师莫里根指出,3G技术使用代价过于高昂,是它难以推广的一个致命弱点。 到现在为止,英国5家运营商为竞购3G经营牌照,一共支付了220亿英镑;欧洲在3G设备设施上投资更是高达2600亿美元。如此巨额投资将由谁来支付呢?肯定只有最终的用户。 欧洲 关于欧洲无线用户发展情况的预测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预计到2004年无线互联网的注册用户可以达到2.78亿,有的预计肯定会超过6亿。不过大家在一个方面比较接近,那就是东欧和俄罗斯的增长将十分迅速,但是这些地区手机普及率将大大低于西欧。 说到欧洲的无线互联网基本上都会提到手机短信业务,这主要是因为手机短信业务在欧洲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一项移动通信业务。据统计,到去年底,欧洲手机用户发送的手机短信突破了150亿条。 WAP在欧洲的应用情况十分令人失望。WAP网站没有什么实在的内容,上网速度又慢,再加上老型号手机升级换代成本过高,欧洲手机对WAP可以说是怨声载道。人们普遍希望今年WAP的现状能够得到较大的改善。 亚洲 亚洲的移动通信市场在全世界是进展最快的。现在,可以预见,无线互联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快速的扩大,未来将创造一个健康的移动商业市场。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先机和引导好本国发展迅猛的移动通信市场,日本和韩国率先向本国移动通信运营商颁发了3G经营许可证。 日本NTT公司移动分公司DoCoMo推出的“i-mode”移动电话上网业务截至目前一共发展了1700万用户,所取得的骄人业绩令全世界同行羡慕不已。使用“i-mode”的用户当中,绝大多数是年龄在30岁以下的城市青年,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没有使用过电脑;“i-mode”用户用手机,80%都是为了收发电子邮件。可以说NTT
DoCoMo 是世界上第一个提供高速度的无线服务的操作员。 在亚洲的另外一些国家,2.5G(GPRS)服务也正在兴起。根据从Strategeis组织的估计,到
2006年 ,为消费者提供高速度的无线服务市场,中国将超过日本。到那时候,中国将拥有几乎5000万GPRS相关服务的用户。 拉丁美洲 这个地区的无线互联网市场发展前景十分令人看好。著名投资银行Stanford
C. Bernstein预计到2004年,该地区的无线互联网用户人数将增加到1.4亿(注:2000年的统计数字是6230万)。增长比例与欧洲将基本持平,但高于北美。 美林证券公司根据Dataquest和Global
Mobile两家机构的预计,推算出到2004年,拉丁美洲的无线互联网用户将超过1.91亿。不过,应当指出的是,美林证券的数字中包括使用各种无线设备的用户,如PDA用户和其他无线设备用户,而不仅仅是手机用户。
编后语: 从上面的比较和分析中可以看出,无线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就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美国在有线互联网的应用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一枝独秀在无线互联网时代将不复存在。移动互联网更加倡导个性化、本地化、生活化,其及时、方便、易用的特点使世界各地的移动商务模式各异,也使本地运营商和服务商更具优势。在日本风靡的“i-mode”在中国就未必行得通。所以,现在中国的无线互联网的发展较有线互联网有一个更宽松的环境,中国无线SP少了许多外患,主要是来自国内同行的竞争,还有游戏规则的探索,但这在中国的IT产业中,应该是史无前例的时刻。可以说无线互联网领域将是中国第一个也有可能领先世界的IT产业。 中国的无线SP和运营商们,是该更快行动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