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中国电子商务之历程

 
关闭本窗口

仝培杰
摘自:中国计算机报

  开篇语:4月初的北京,又到春来时。树枝开始吐绿,鲜花开始争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开始昭示着人们:2001年的春天将是中国人民开创新世纪美好未来的春天。


  中国信息产业界的两大盛会COMDEX/China 2001和第五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又为这春的季节浓墨重彩地染上了一笔: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要与国际接轨,要加入WTO,发展电子商务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已成为大势所趋。这是“两展会”的共识,更是国人的夙愿。
  的确,若让我们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去回眸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一年来所走过的道路,仍感到: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确实是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大,步伐还不够紧蹙,与国际接轨的竞争力,尚未体现在用电子手段去改变商务环境的优势上。但是,我们也不必为此而忘却了一年来我们的努力,忘却了我们以“从无到有”换来的今天的“共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短短的一年里,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无论是从全民认识上、观念上、意识上,还是从社会环境上、商务环境上、技术手段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在这里,让我们通过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一年来足迹的回溯,在展现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的同时,进一步唤起和增进我们一如既往地沿着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道路前进的决心和信心!
  回归传统深化应用
  “回归现实”:从传统向应用阶段深化
  人们是否还能回想起来,去年的此时,“电子商务”可谓风头出尽。由互联网引带来的“东西风”,交汇在中国这片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将电子商务推向高潮。仅从第四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有140余位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总裁到会,9万余名观众的到会参观,300余家海内外媒体的追踪报道,可见全社会对电子商务的关注度之高。大会上,抢得头彩的莫过于互联网商业网站。于是乎,“电子商务”大行其道,成了准入市场的“叩门砖”。大会本着“创新、交流、合作、发展”的宗旨,来通过这么一个国际性的大会,为大家提供一个共同探讨和交流电子商务在中国如何发展的平台。
  与去年相比,今年,首先是在全球范围,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升华到了“电子商务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个高度。同时,各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正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国的电子商务。 今年的主题确定在了“传统行业与中国电子商务”上,其宗旨也非常明确:大合作、大发展。显而易见,加强国际间电子商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贸易机会,推进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为国内企业提供一种全新的管理与销售方式,成了今年的首要重任。
  今年商业网站参展的企业数量,显然比去年有了明显的减少,相反的传统企业更加突出了,国内银行、进出口公司、邮政、证券、通信企业等都在论坛上隆重登场。参观者对技术专题讲座更加关心了,甚至出现“爆棚”现象。从这个侧面,不难看出,经过一年的大浪淘沙,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逐步走出“虚拟世界”“回归现实”了,开始脚踏实地地走上了应用之路。
  但是,纵观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总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信息化基础建设、网络运行管理、企业信息化程度、物流体系、金融支撑体系和社会化信用体系以及意识观念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足,还需要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战略转移:由热转冷向理性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一脉相承,由于互联网企业受到纳斯达克股市的大喜大悲的影响,也经历了从疯狂到迷茫到冷静、理智的过程。整个行业目前正在经受着一场大病后的阵痛,众多互联网企业正悄然改变原有发展战略,开始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并在经营理念上注重从注意力经济向购买力经济转变,展开了一场为盈利而战的市场拼杀。
  而在这场为生存而战的过程中,“整合”无疑成了互联网企业进行业务转型的代名词。同样在“整合”的背后,使得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命运表现出了不同的结局:尽管人们普遍对B2B或B2C等模式命运不抱任何幻想,但是能有资金支撑企业运转,而不断寻求“传统”支持坚持做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仍在享受着自己做B2B或B2C的乐趣;尽管做电子商务目前见不到利益的回报,但是仍有不愿放弃,而将企业的盈利重点转向做软件开发的企业,是以技术支撑弥补“堤内损失”;当然,也有一些“识时务者”,彻底转型做起了产品开发的企业,玩起了自己的本行技术;有些算是命运好点的企业,却把自己卖了个好价钱,揣着钱干别的去了;最惨的就数那些既没人要,自己也没钱维持,也找不着出路的企业,只好杳无声息地做铺路石去了……
  总之,通过“虚拟世界”做电子商务,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实体”做支撑,不是一个拥有强大生命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如果没有与传统经济结合的意识,也将是一个没有后劲的电子商务企业。这不仅为互联网企业所认同,同样一些大型传统产业企业,为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也看到了自己向新经济融合求发展的契机,也纷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使得一些实业网站开始崛起。他们凭借多年的物流、配送、资金实力、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将主战场力量移师电子商务领域。
  电子商务:E战略的重要手段
  传统企业的触网,向电子商务要效益,率先表现在IT、家电、医药、证券、旅游、房地产、保险、教育、轻工业等行业。但是,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从经济效益上来看,传统企业对产业向互联网转型仍然持以尝试和观望态,而高投入和目前的低回报,又让他们不得不为之而“瞻前顾后”。
  从国内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途径来看,无外乎几种:一是重塑自我或者新建一个互联网企业;一是利用电子商务理念,全面改造自己的采购、流通、销售体系;一是传统企业通过购并等形式拥有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怎么说,关键在于电子商务有助于传统企业减少在采购、产品流通销售、生产管理上的成本,这也是互联网能够渗透到传统企业的原因,而任何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最大利润,而目前只有互联网能够有助于企业实现这种追求。
  具体而言,传统企业的诸多优势,为传统企业切入互联网,做电子商务铺垫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技术、经营管理及销售渠道上的长期积累;二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客户群和合作伙伴;三是有相当的资源、资金及品牌力量做支撑。同时,也正因为电子商务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传统企业在这三方面优势,所以传统企业在做起电子商务来,才能表现出比互联网企业做电子商务更有后劲。但是,就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市场总体环境而言,由于配送、信用、在线支付、安全等问题尚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很多传统企业所做的电子商务业务,还仅限于厂商之间的采购环节当中。

 

关闭本窗口
 
世纪科创电脑系统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