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乙 摘自:中国计算机报 上世纪末,刚刚诞生的互联网就把有数十年基础的IT业界冲了个天翻地覆,但Internet浪潮其实才刚刚涌起。系紧你的安全带吧!因为在21世纪中,Internet世界将远比20世纪更加激动人心。这一领域发生的变化,将超出单纯的工业革命范畴而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发展。面对这场变革,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最具影响的10大技术趋势。
基础架构转动互联网大地 当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流行的新技术上时,他们也许忽视了支撑所有这一切的互联网基础架构。但真正投钱最多,并决定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却正是基础架构。而被认为已经成熟的相关技术实际也开始发生变化。进入到所谓的“严肃电子商务”时代,互联网对它底层的基础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快速、稳定、安全、可扩展、容易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标准。
未来最明显的变化将是实现上世纪倡导已久的SAN(存储局域网),将存储设备从服务器中剥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网络,以顺应简化设备管理、统一数据平台的潮流。另外,针对网上不同的工作流,服务器将进一步细分优化为3类:第一类是前端工具服务器,用来完成网络安全,如防火墙,以及负载平衡等任务,今后甚至路由器、集线器等网络设备都有可能集成到工具服务器中;第二类是Web应用服务器,主机托管和协同工作等任务将在这里完成;第三类是数据交易处理服务器,它将用来处理企业的核心业务,包括后台的办公业务。 IA-64处理器的问世,以及新的内部I/O架构如PCIX的出台,将使更为复杂的应用得以在网络上运行。而跨平台的Linux操作系统和基于Java和XML等的中间件,将为各种应用提供统一自由的开发环境。
分布式走向互联网 分布式计算由来已久,但与互联网结合将改变人们思考技术的方式,具体而言它将影响软件的编写,以及如何使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于企业的商务活动。分布式计算还将对IDC和ASP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服务效率。 P2P的计算模式是分布式计算思想新的体现,有专家认为,P2P对于未来互联网的影响就像浏览器对于互联网以往的影响一样。在分布式计算架构中除了P2P外,还有两种主要的技术:电网计算(grid
computing)和分布式信息技术平台。分布式计算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将网上多余的计算能力集中起来,完成超级计算机级的计算任务,这又被称作电网计算。电网计算能有效减少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负担,并有效利用网络带宽。国外正有公司研究电网计算系统,它能带来另一种网上服务,那就是把计算能力作为商品在开放的市场上买卖,现在电网计算交易公司已经开始创建这样的网络门户,如果一家公司急需计算机处理能力,那它就可以通过网络门户购买到闲置的计算机资源。在分布式信息技术平台中有:特殊应用服务器、Web交换、和内容分布网络等技术,它将使分布式的软硬件共享统一的网络协议。使不同地点的数据中心拥有统一的数据。分布计算将促使人们从新考虑传统的网络拓扑和计算结构,网络的基础架构将分成小的,特殊的应用块,软件也将具有更多的智能,并将被裁剪用于特殊的应用。
网络智能带来经济利益 网站生存的关键是提供增值服务,而电子智能(E-intelligence)则是网站提供增值服务的技术基础。电子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网站在众多的访问者中,找到真正的客户,知道客户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从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让他们在想花钱的时候,就想到你。智能代理和智能搜索技术能实现网站间的主动沟通,根据用户的喜好提供有用的实时信息,并替用户在网上找寻想要的服务或产品,而不是像现在的搜索引擎那样,列出一系列网页,让你自己一个个去看。 新型互联网智能(II)与传统的商务智能(BI)有很大不同,BI是为客户机/服务器的计算结构设计的,而II是建立在新的分布式结构上。II将以新的方式在网上提供动态的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在II处理数据的范畴中,许多是未知的,例如,数据的提供者也许是在网上某个不知道的地方,而分析者的水平和兴趣也将有很大差别,另外,网上谁去访问II的结果也是未知的。II
将摆脱对以企业为后端信息处理平台的依赖,而是以互联网为信息发布和分布式应用的基础。 II不仅基于互联网,而且针对互联网进行了优化设计。II使用的是分布式信息处理的概念,它将动态信息和处理工作放在网上,用户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分析、处理、整合不同数据源的数据,从而得到对他们有用的结果,而不是像传统做法那样,由一个分析中心将完全一样的分析结果,通过互联网发放给实际有不同需求的各个用户。 新的II还对数据库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在传统的BI中,关系数据库是核心技术之一,但它是伴随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成长起来,并且是为交易处理而优化设计的,但在新的分布式互联网信息架构中,为多维信息分析设计的,能处理多种格式和结构数据的新型数据库,将担当其重要角色。
数字汇集、IP统一天下 以IP业务为主的数据业务是今后世界信息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据有关专家预测,每6~9个月,主要ISP的互联网骨干链路的带宽需求就增长一倍;2005年后,纯语音和数据流量之比将变成1∶99。不仅如此,其它业务(如视频、多媒体业务)也将步入数字汇聚(digital
convergence),最终走向统一的IP平台。据此,能否有效地支持IP业务已成为某项新技术能否有长远技术寿命的标志。 数字汇集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新的数字汇集技术将使互联网的基础架构能够通过支持文本、音频、视频媒体,满足人类网上自然交流的需要。作为影响商务运作和个人学习与娱乐的一个统一信息平台。数字汇集将改变个人和企业协作及共享信息的方式,它将诞生出新的人机界面、通信方式、合作方式。其中的主要技术有:VoIP、流媒体以及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会议系统。 随数字汇集这一趋势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增值服务,新的服务及其成本和复杂度将呈指数增长。数字汇集要求为各种服务开发出统一的网络基础架构,这将降低服务成本和复杂度,因为不用再为每个新的服务都重复建立网络系统,多个服务可以由一个平台来提供和管理,从而简化了对设备的需求。
宽带,网络永恒的需求 宽带不仅是今天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更是互联网今后发展的关键。未来三到四年,全球宽带内容传递市场将达到50亿美元。 IP宽带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分为三层:高性能的核心层、灵活的网络收集层及联接企业和用户的接入层。在高性能核心层即宽带IP网络的骨干层,全光网被认为是宽带IP网络的未来。全光网络采用密集波分复用(DWDM)作为传输平台,以IP业务为主,又称为IP优化光学网络,它将原来的时分复用信道改为波分复用信道,并通过G位(或T位)路由器实现选路和数据包的转发。 卫星作为宽带骨干网,虽然没有地面帧中继网络速度快,但它更适于IP多播和流媒体的需要,被认为是IP宽带网的另一个选择。 宽带IP本地网络的趋势是:接入方法多样性,包括利用Cable
Modem通过有线电缆接入、利用ADSL和ISDN通过PSTN网络接入以及无线接入等方式。 下世纪,作为综合信息传输平台,宽带IP网络必然要与其他信息网络互连。有线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线网“多网融合”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始。 新加坡正在试验将现成的电线网络改变成一个电力载波通信(powerline
communication,简称PLC)系统。这项为期一年的试验如果成功,用户以后只要将电脑插到任何一个电插座,就可以直接上网,还能以电线代替电话线,用来打电话或发传真。电线网络意味着人们不必再为电话线的位置所束缚。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一台膝上电脑和一个转接器在手,就可以随时上网。你甚至可以将家里几台电脑联成一个LAN,在家里设立一个电脑游戏中心。
除了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电力载波通信服务可提供快至每秒4兆的网络速度,比现有的宽带网络至少快上3倍。 有线电视网,是一种广泛普及、低成本的向用户传送电视信号的网络。有线电视拥有宽带入户的优势,其广播式传输的技术特点及与计算机网在逻辑上的兼容性,使其自身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无线互联敲开企业商务的大门 i-mod模式的成功,使日本在无线互联网世界上已经先行一步,易用、简单的计费和大众化的应用是它成功的关键。无线互联的下一代应用将沿着i-mod之路走向移动社区。2001年春天,日本开始使用3G无线技术将加快这一进程。3G高速技术还将敲开企业无线应用的大门。据预测,明年移动互联网的中心将转向专为企业裁剪的应用、相关的新型服务以及新型的m-commerce。 专家认为,今后无线互联网成败与否在于人们的认识,不要将它视为替代e-commerce的一种途径,或是无线接入互联网的一种手段,而要真正为移动用户量身定做应用和信息平台。 未来支撑无线互联网的拳头技术有两个,一个是无线语音技术,它将帮助无线手持设备摆脱输入、输出不便的问题,如键盘和显示屏幕过小等限制,基于语音技术的PDA将在2001年底到2002年初出现;另一技术是基于位置的技术,如电子地图等,它将帮助无线互联真正进入到人们的商务和生活中去。 从无线接入设备看,IDC预测从现在到2004年,全球手持设备销量将由710万增长到1900万,市场规模将由31亿美元增长到66亿美元;同时呼机、手机和PDA将逐渐合为一体;另外基于蓝牙的无线设备销量预计到2005年将有14亿。明年不会成为蓝牙技术火热的一年,它有可能会在小范围内使用,如果还能生存三五年,它有可能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部分。蓝牙基础的软硬件技术已经成熟,它需要的是上面的应用和服务。
集中托管大势所趋 在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时代,集中托管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潮流,它代表了互联网的精神,体现了互联网对业界的改变。以前分散的IT资源在这里被整合、以前各不兼容的应用和数据在这里被统一、以前混杂的IT业务现在交给更专业的公司集中处理。最重要的是,集中托管将所有这一切与服务联系在一起,这一趋势将给IT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带来深远的影响。具体的集中托管模式有IDC和ASP等。集中托管需要的关键技术将是:负载平衡、数据映射与同步、用户智能识别和高速缓存等。 在集中托管的思想下,IDC将为客户量身定做一揽子服务,包括;专线接入、机房租用、服务器托管、整机带宽出租、网络管理服务、提供域名及IP地址,甚至提供应用软件和数据库平台,进而提供完整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据预测,今后我国IDC业务市场的规模为:2001年20亿元、2002年30亿元、2003年40亿元。 ASP模式利用集中托管的思想实现了软件应用的网络分发和管理,解决了互联网给软件带来的版权、渠道管理和用户授权等问题。目前ASP服务的主要对象还是中小企业,但今后大型企业将成为ASP业务的关键。未来对ASP服务的要求是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客户所在的垂直市场,了解他们的业务过程;ASP还必须开发出支持低成本商业模式的可重复配置程序。
信息终端大爆炸 未来人们会感到,琳琅满目的普及运算设备像清风一样迎面扑来,它们将使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没有人能说得清普及运算设备是什么,因为,它可能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你的身边,可能在你的车里、房间里,也可能在你的衣服里、手腕上,或许有一天还会在你的指甲里。通过它们,互联网将真正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为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据PwC
2000年研究预测:无线设备、普及运算设备、和non-PC设备将在今后几年中主导未来发展。虽然PC仍将继续增长,但non-PC 市场将以惊人的速度呈爆炸式膨胀。 Forrester
Research公司认为,non-PC影响最大的还是离线交易,到2005年,non-PC 设备将为2490亿美元的全球在线交易市场带来230亿美元的收入,但却能为3780亿美元的离线交易市场带来1280亿美元的收入。IBM普及计算市场和策略总监Jonarthan
L.Prial的预测更为乐观,他说:到2002年全球80%的网络交易将通过non-PC实现。 安全不得不关注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防护应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信息的静态安全和信息的动态安全。前者指防止存放在服务器、磁盘阵列等设备上的数据被盗取、修改、破坏,后者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被截击或窃取。保证系统安全至少需要三方面的技术:其一是系统的防护技术,新的技术趋势是将安全与系统管理结合起来;其二是系统的保护技术,如数据的备份、异地存储和远程控制等技术;其三是加密、解密和认证技术。
聚焦本地文化 结合本地文化建立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将为国内厂商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本地文化相关的技术包括:语音服务、电子地图、中文翻译和中文域名及中文关键字搜索等。 通过在PSTN与互联网之间放置中文语音网关,实现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帮助用户语音上网,以“说话”来控制网络自动信息系统,将成为银行、电信、证券、运输等行业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伴随着语音上网概念的出现,提供信息服务的语音门户也浮出水面。语音门户将吸引更多的人通过电话、手机等其他途径上网。利用语音服务,还可以将电子邮件、电话和传真统一到一个信息平台上,让移动用户通过电话来收发电子邮件。 电子地图将为移动用户提供当地详悉的服务信息,例如不论你到哪里,通过装有电子地图的手持上网设备,就能马上知道周围有什么能满足你需要的商店或餐馆,并能立刻订购。 由于互联网是从美国发展起来,所以网上大量的信息都是英文的,而DNS最初也是为使用英文的人而设计,这些都成为我们全民上网的障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任当然就落在了国内公司的肩上,网页翻译、中文域名和关键字中文搜索技术的成熟,无疑将降低百姓上网的门槛,挖掘出互联网在中国的巨大潜在能量。
10大趋势 基础架构转动互联网大地 当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流行的新技术上时,他们也许忽视了支撑所有这一切的互联网基础架构。而基础架构中成熟的技术,现在也开始发生细微但却是重要的变化。 分布式走向互联网 以P2P、电网计算(grid
computing)和分布式信息技术平台为代表的分布式计算将改变人们思考技术和互联网的方式。 网络智能带来经济利益 计算机或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是大量信息和自动化,而新一代的网络智能技术:电子智能(E-intelligence)、智能代理以及互联网智能(II)将让我们看到商业智能和信息知识真正深刻的经济价值。 数字汇集、IP统一天下 从统一语音、视频、文本、图像等多种媒体的数字汇集(digital
convergence)趋势中,将诞生出新的人机界面、通信方式和合作方式。而能否有效地支持IP业务已成为某项新技术能否有长久生命的标志。 宽带,网络永恒的需求 宽带是今天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其中全光网被认为是宽带IP网络的理想,而“多网合一”的趋势已经开始。 无线互联敲开企业商务的大门 无线互联的下一代应用将沿着i-mod走向移动社区,并将在3G技术的帮助下敲开企业大门。 集中托管大势所趋 以IDC和ASP为代表的集中托管,把以前分散、不兼容的数据和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世纪之交互联网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 信息终端大爆炸 各种各样的信息终端将互联网带到人们的身边,有一天,当你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现它们的时候千万别惊讶。 安全不得不关注 黑客的侵入、网络病毒的侵害,可能在一夜间使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所以安全问题将始终跟随互联网的成长。
聚焦本地文化 语音服务、电子地图、中文翻译和中文域名及中文关键字搜索等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技术将为国内厂商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推荐本文给好友 我要投稿>> 进入信息化BBS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