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分析
 
关闭本窗口

王希
摘自:中国计算机报

  一般而言,所谓的“交易”通常是指在双方有所期待的情况下产生的资源交换行为,这些资源可能是有形的资产,也可能是无形的资产。不管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网站与网站之间,还是网站与消费者之间,都可以用“两个人”来比拟,用两人间的竞争或合作,及需求的多样性,或是两者混合的互动过程去完成对方的需求。
  在这里,交换不仅仅是商品与金钱,其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隐含成本,过去笔者在媒体上见到的成本只有生产成本,而这之外所隐含的成本却很少谈及。本文则想从网站与用户之间的交易来做个初步的探讨。
  ★产品的价值
  从交易的角度看,产品自身是“没有”价值的,所以用户必须先有“需求”,有了需求,产品才有“市场价值”。所以这个需求可能是“需”,可能是生理上、生活上所迫切需要的。当然,厂商可以借助行销的手法将“需”转换为“求”,借以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将利润最大化。这些用户购买之前所接收到的讯息,或者说网站与用户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性,就可能影响交易前的交易成本。
  ★交易前的交易成本
  交易前的交易成本是当用户想上网购物之前,搜索信息时,根据脑海里出现的相关线索进行链结,并试着从这些资料中提取出最合适的信息。这个由过去的经验所形成的基础,可能来自亲友的告知(口语行销),或来自电视的广告(广告行销),也可能来自用户的使用经验。然而信息的量可能很多,有时也可能掺杂着情感因素,所以人无法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判读这些信息,必须借助其他的辅助工具。
  许多入口网站所提供的搜索引擎,就是在降低用户寻找信息时的成本。他们提供信息分类功能,是想让有序的分类使用户可以找到所要的内容。更进一步,有些网站还提供了减少比价时间的功能,如CNET将搜索器与寻找网络最低价相结合,网擎提供的信息代理人的服务,可以将所需信息寄回自己的电子信箱。有些网站则提供专家、网友的评比作为用户参考的依据。
  ★交易中的交易成本
  当事前的信息搜索完后,双方便开始进行交易。在这期间,交易的安全性可以降低用户因为网络所产生的不确定感。安全性可能包含了银行的安全性、用户资料的安全性、用户隐私的保护,以及产品的保障期限。而网站自身所提供的界面亲和性、动态的便利性、功能的完整性,以及交易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交易的成功率。除了上述因素外,事前的交易成本也可能有所分担,这可能是品牌效应或产品的口碑。
  ★交易后的交易成本
  交易完毕后是不是就银货两讫,两不相干了呢?当然不是。这期间的货物能确实、准时、完整地送到,才是用户所关心的,这也就是用户验货的成本,这也包含了后端物流系统的建立。为了减少消费者验货成本的不确定性,Amazon提供的不满意马上退货、免付邮资的服务,获得了很多用户的青睐。
  当然,客户服务可以是同步的或非同步的,可以是专属的,也可以是大众化的。同步的可以从对客户问题回应的速度方面去探讨,很多网站提供了客户服务信箱。如果可以提供网上的电话服务,客户的问题可以解决得更快。也可以开辟客户服务人员的网上聊天室,提供网上的即时对话。当然产品的歧异性,也与客户服务所应提供的服务时间有关。
  专属的则是像传统的业务人员的身份,不仅仅将东西卖出,还应知道这个顾客的其他喜好,甚至这个顾客家人的喜好,进而投其所好,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关系。这些关系的建立,都有助于提高下次交易的成功率。
  ★交易成本的应用
  交易成本的分析是一个概念化的分析,其实企业间的联盟也可以用交易成本来进行分析和评估,在这里,笔者忽略了这个经济学方法的应用及实践,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再进一步思考企业间的联盟或并购、自制或外包如何去衡量与评估?如何把这些隐含的成本都考虑进去并使之量化到可以计算。这都是一些在实际操作中非常有用的工作。

推荐本文给好友 我要投稿>> 进入信息化BBS论坛

 

关闭本窗口
 
世纪科创电脑系统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