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DC、ASP应用现状
 
关闭本窗口

作者:赛迪顾问
【摘自:中国计算机报】

  在对IDC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后我们发现,IDC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现在,基础建设服务商、系统集成商、硬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及其服务商都参与到这一产业中来。IDC作为这一产业的核心,为企业与客户提供高速接入与服务器托管。那么,IDC在提供增值服务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又应该是什么角色?两者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中国正面临着加入WTO,参与国际化竞争,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情况,所以企业面临的竞争也将更大。企业在迎接竞争的时候,面对着信息时代的对手,如果依然使用传统的商务运作方式来与对手竞争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我们的企业与客户进行信息时代的数据交换时,一方是使用互联网时代的通讯方式,另一方则是使用纸和笔,再加上电话的话,那将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在今后的两年内,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不仅是信息化的问题,而且面临着对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的改造。在未来的企业经营中,必须进行标准化、电子化的管理,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在信息快速发展和交换的时代中我们的企业将再也无法生存和发展。
  传统商务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竞争与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企业目前的商务现状。在调查企业对互联网的实际运用水平的过程中,企业的平均使用水平较低,而且在思想意识上也还没有达到网络经济下管理和经营的水平。
  从目前企业在选择硬件、软件及应用软件过程中来看,大部分企业还是处在“个体选择”和“低效率”的状态。当然,这不代表硬件或是软件本身的水平不高,而是企业在选择与使用中处在较低的水平。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据我们的分析,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目前在经营过程中,对整个业务经营和管理没有使用标准化和流程化的工作程序,致使其使用效率不高。
  最终的结果就是硬件和软件的选择成本和开发成本太高。
  IDC角色的转变
  目前的IDC业务其实是传统的ISP业务中主机托管延伸出来,以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方面的一种增值电信(数据)业务。
  传统的托管业务是在电信资源高度紧张、价格太高、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产生的。当时租用2M的DDN专线要数10万元,一般公司无法申请专线并自己建设机房。于是,他们就把已经购置好的服务器托管在ISP或是电信各地的机房内,利用他们的大带宽资源高速、稳定地接入Internet,这是在国内最初的关于服务器托管的业务概念。
  从1999年12月世纪互联公司推出国内第一家商业性机房开始,IDC业务就开始向专业化方面发展了。从对IDC市场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互联网在经历过几年的发展后,.com公司开始由以“烧钱”或是“圈地”为主逐渐向寻求“赢利”模式的方向发展,在经营上也开始走向务实化。而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以降低开支、节约成本来维持公司的生存。电信数据通信方面业务资费不断下降,企业租用专线的费用也降低了,但是企业却不再选择以租用专线的形式来建设自己的机房,而是选择把服务托管给IDC,或是直接从IDC租用服务器和其它的设备。
  IDC市场在经历了2000年的大规模建设机房后,巨大的供应量如何消化?哪方面的动力将会推动IDC在下一个年度的发展?在已经到来的2001年,中国IDC产业将会如何发展?所以,在未来的一年中,IDC健康发展的关键是IDC必须转变在互联网业务中扮演的角色。
  ASP服务的应用
  技术推动了Internet的发展,技术也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反过来,市场又加速了技术的发展。网络基础结构不断完善,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诞生了,它就是“应用服务供应商”,简称ASP。它的出现,为企业带来了便宜、稳定、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ASP是把各种应用软件安装在数据中心(IDC)或服务器集群上,通过网络将应用软件的功能或基于这些功能的服务,以有偿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并由ASP负责管理、维护和更新这些功能与服务,并通过软件、硬件、网络和专业技术的合理搭配提供给使用者优质完善的服务,其本质是集中式的资源分离。
  简单来说,ASP就是原来“技术开发”的外包形式向“租用”服务概念的延伸,即以“月费”取代“购买”。
  对于ASP而言,它不需要投资每个领域,但需要与具有高水平的策略伙伴合作,结合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为客户提供连贯性的服务。对于ASP的客户,他们无需进行初始投资和持续性支付维护人员及系统软件、硬件升级等费用便能够享受专业的应用服务。因而总结ASP的五大特点即为:以应用为中心,提供应用服务、集中应用服务、集中管理、一对多服务、按合同交付。
  ASP模式的优点:
  ⒈技术方面:不需要配备IT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能得到最新的技术应用。
  ⒉投资方面:只以相对低廉的“月费”方式投资,因而不用承担一次性投资的压力;不用考虑成本折旧问题,能及时获得最新硬件平台及最佳解决方案。
  ⒊维护和管理方面:不需要专门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也不需要为维护和管理人员支付额外费用。
  IDC、ASP如何为企业服务
  目前IDC在整个服务的供应链上扮演的角色和重心已经发生了变化:即开始从简单的服务器托管向以IDC为中心,把硬件、软件及相关服务商联结起来的方向发展。在市场的竞争中,不管是IDC还是ASP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们来分析一下IDC、传统软件厂商和ASP的优势。
  ⒈在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中,IDC拥有的资源优势:带宽资源充足;优越的机房基础设施;良好的管理水平;维护优势。
  ⒉传统软件企业的优势:较强软件开发能力;专业开发水平;开发成本高、风险大;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开发服务。
  ⒊ASP服务厂商的优势:开发成本由多家客户承担,风险更低;向行业用户提供服务可能推动企业商务的“标准化”;降低了企业购买和使用软件的费用;降低企业维护和管理成本。
  IDC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高速、安全、稳定的接入平台,这也是IDC提供业务的基础。而ASP服务提供商则在IDC提供的接入平台基础上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
  那么,基础平台提供商与增值服务提供商两者间的关系与利益分配如何进行呢?
  在最初提供IDC服务的企业中,他们不仅提供托管服务,而且还包括网站建设、网页制作、域名注册等,同时也包括技术开发和网络工程建设服务。
  在一定意义上说,ASP的服务是从技术服务延伸过来的,而IDC将会很快走向服务专业化。在未来的发展中,IDC与ASP是朋友的关系,而不会是竞争对手的关系。
  服务商与企业怎样实现共赢
  IDC在未来的服务链中,应该起到一个核心的作用。把硬件厂商、软件厂商、企业、专业服务提供商集中到“IDC服务平台”之上,为企业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式的服务。
  如果仅仅停留在服务器托管的业务层次上,IDC在市场上的价值将会被低估,而且它的发展前景也会受到质疑。受质疑的原因就在于,IDC只能是用来放置机器,没有任何的增值服务,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此,我们认为在IDC经营中,应该尽可能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系统化的服务,做到客户可以真正放心把数据业务托管给IDC公司,而不仅是简单的机器管理工作。
  硬件厂商把机器设备提供给IDC;软件厂商把ASP业务与IDC业务结合起来共同为客户提供服务。假设企业目前建设一个网站需要投资100万元,按目前IDC能够提供的服务,他们大概只能挣到其中不到10%的钱,硬件方面的投资占到了20%以上,应用技术服务占到30%以上。按照这样的比例,IDC的赢利前景是十分明确的,也是有很大的赢利前景的。
  在各大服务商积极参与下,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也会加快,从而可以做到大家都能赢的局面。

关闭本窗口
 
世纪科创电脑系统有限公司版权所有